欢迎进入安徽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党群工作 - 文明创建

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20-05-19      浏览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出《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通知》从国家层面对生活方式作出规范性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要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为早日全面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积极贡献。

  正确对待自然,自觉养成讲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

  文明一般与野蛮对应,既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人类摆脱野蛮趋向文明的历史,和人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相连。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也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生态文明考验随之而起,其核心在于人以什么方式对待自然和影响自然。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类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生活”“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手段”。这说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建构起平等秩序,进而形成和谐共生关系。需要反思的是:现实中人的实践活动指向和行为方式往往存在诸如人与自然“主奴式”关系以及无限放大人的物质欲望等有悖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活动形式和行为方式。《通知》强调,要“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更加注重强化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基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认识,讲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并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人们的生活信念和行动指南,自觉养成讲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

  厚植卫生文化,自觉养成讲卫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构成一种顽强而巨大的惯性力量。生活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文化素养密切相关。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方式,厚植卫生文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

  回顾新中国防疫史不难看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中卫生文化的厚植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便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伟大壮举,更是厚植卫生文化的成功典范,其主要特征是把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有机结合,“除四害、讲卫生”全民动员,“移风易俗,改造国家”全民参与,使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国情下经受住了鼠疫、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等各类疫情的严峻考验。17年前SARS疫情的暴发,促使人们反思生活方式和公德意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成为提高国民素质、重构健康精神的有效途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群众更应在疫情防控中反省和批判自身生活方式,并将这种反省和批判深化至日常生活方方面面。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人居环境改善、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通知》也指出,“要运用媒体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增强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了解”“要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群众性优势,发动广大群众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截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全国文明城市(区)和提名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要在抗击疫情中切实发挥带头作用”。只有不断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文化的了解,提高对各种卫生问题的重视和预防,自觉建立起讲卫生的健康生活防线,才能使今天的疫情不再重演。

  提高科学素质,自觉养成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科学素质是可持续发展之根、人类进步之基,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关键在于强化科学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科学素养,不断涵养科学理性的社会心态。

  科学是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科学防治是提高疫情防控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学素质的灵魂所在。强化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自我防护能力,迫切需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科学普及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使科学防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通知》强调,要“引导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融媒体中心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要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在专业机构统筹调配下做好疫情防控相关辅助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应主动学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科学认识疫情,理性应对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心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更多正能量。(作者:薛晴 陈会谦,均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北工程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摘自中国文明网(2020.3)

[ 返回 ]

上一篇: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
下一篇:辛识平:激扬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 ——品读习近平主席2020年新年贺词之一